一年有 12 個月,每月有 4 個禮拜,算下來平均一年共有 48 個禮拜。仔細計算,才發現茶籽堂創辦人 Wood 來回朝陽社區與臺北的次數,一年就高達有 76、77 次, 意思是每週有1-2 次,誇張一點來說,熟悉到那條開往大南澳的路線閉著眼睛都能開了。

一年去這麼多次,這三年裡我們與社區發展協會一起做了什麼呢?


「與其讓一百萬人來一次,不如讓一萬人來一百次」日本社區設計師 山崎亮

一個在地社區要如何讓旅客來過一次就記住,而且產生想來一百次的想法?在旅客的心中留下一席之地的首要關鍵,不外乎是人的第一個感官「視覺」,當有屬於有自己的特殊標誌時,能傳遞自己的特色與風格形象,足夠特別就會被大家記住。因此朝陽社區復興計畫的一開始,第一步就是發展「社區的品牌」。

我們找來臺北知名設計公司—小大創意來協助建立「朝陽社區品牌識別」,透過設計力建立起社區品牌視覺系統與商品包裝,不但可以讓旅客更容易明白朝陽社區的特色與魅力,更能透過呈現社區形象,創造出專屬的品牌價值,也是一個品牌長久經營的基本功。

在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努力推動社區改造的過程中,我們也很開心受到社區的信任,邀請我們參與視覺設計的發想與專業建議。我們邀請以永續發展為思維模式的企劃顧問公司—Plan b 第二計劃加入合作,重建社區小賣鋪、社區餐廳—客來香,並找了景觀設計公司—天堂島與知名地景裝置藝術家 Aguce一起合作規劃,以「再現朝陽」的設計概念共同打造一個需耗時 3-4 年的「觀海公園」,將廢棄的空間重新整理,把朝陽社區的珍貴美麗山海景色經由設計重新呈現出來。

許多茶籽堂的工作夥伴們第一次從朝陽社區回到城市後,記憶最深刻的改造即是「觀海公園」的重建設計,其中特別邀請知名地景藝術家 Aguce 合作,透過藝術裝置「無界ㄨ無限」的概念與朝陽地景互相呼應,在山與海的包圍中,產生了不可思議的連結,也重現了從朝陽社區看見旭日朝陽的「山海一線天」。


在地認同的營造,應該從教育做起

計畫第二個重點則是「地方教育」,也是最初創辦人 Wood 認為應該先做的事情,偏鄉社區的最大問題是人口外流與老化,造成外流的關鍵其中因素則是教育的缺乏,所以地方教育資源的進入是讓人口重新回來的第一步,既是解決改善問題的根本,更是一個社區長久發展的關鍵要素。

茶籽堂創辦人 Wood 邀請專業的親子教育協會「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來到宜蘭大南澳,起初計畫為一間小學「南澳蓬萊國小」服務,為孩童進行土地教育課程。但在創辦人扣扣老師觀察到當地家庭的需要後,決定將教育重心持續延伸發展,開始提供孩子的課後輔導、生活特色課程、情感教育課程到教師的培育課程等,也以大南澳地區為基地成立了「 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為九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從幼兒園到國中都有。

教育這件事情,其實遠比我們想的都還要來得困難。當我們問起扣扣老師這三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她發現孩子會透過自己的視角來認識這個世界,並勇於去學習生活的常識、理解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其實不會因為環境的差異而抹去嘗試的好奇心。


做了才會看見希望,不做永遠看不到

當然,有了駐點辦公室的存在,我們對「復興苦茶油文化」的計畫依然同時並行。開始有了駐點的農業規劃師,設立苦茶樹的實驗農場,我們細心照料苦茶樹、澆水、施肥、除病蟲害等,不間斷地實驗、培育出最佳的豐產型樹苗,尋找農業的更多可能。

唯有親自走進土地,才會真實用心感受到這裡的美好,三年中非常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總局與臺北分局的相信,與許多關鍵合作夥伴的支持,多次來到這裡,例如:前國發會主委 陳美伶、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新竹市長 林智堅、臺灣設計研究院、臺灣 B 型企業夥伴、老爺集團執行長 沈方正、雜學校校長 蘇仰志等都曾經來到這裡進行參訪交流,並受到許多知名媒體的邀請採訪,到現在也持續有不同領域的聲音與機會與朝陽社區接觸。

問起茶籽堂創辦人 Wood 「這三年裡,與社區發展協會一起做了這麼多事情,這些真的都是原本計畫當中的嗎?」他表示「其實不是」,大部分的計畫都是「看見了,才發想出來的」。如同 Wood 曾經說過「不要看見了才做,而要做了才會看見」,只要我們願意跨出第一步,美好就會在不遠處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