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文摘錄自《風土痣》 / 文字 岱樺 / 攝影 楊雅淳

仔細看茶籽堂的包裝盒上,在結實纍纍的油茶樹下有時候是鹿,有時候是虎,共通語言都是黑色線條的版畫元素,這些作品來自於年輕的版畫藝術家─沐冉之手。不少人聽過他的名字,知道作品,但從未見過本人,似乎是一位很神祕的藝術工作者。

2014年,茶籽堂透過設計公司美可特,完成了5張產品系列的版畫─油、髮、身、家、禮。這些作品跳脫以往油茶樹具體的象徵,在版畫家沐冉的詮釋下,出現了有趣的想像與連結。本期特刊,特地與之聯繫,拜訪他在大度山上的工作室,好奇他是如何創作出帶有戲謔表情的動物。


「我是從繪畫轉到版畫,換了媒材創作,以前的工具也不再那麼適用,卻有一種解開疆繩的感覺,少了技巧,也少了包袱。」沐冉說一開始因為並不熟悉版畫,隨心所欲地亂做,時間久了,漸漸找出自己擅長刻的東西,不自覺就朝著那個方向去了。

畢業於東海美術系,研究所跑到北藝大造型研究所修習版畫,再回到大度山上繼續創作,組成一家三口的小家庭。從他早期的創作至今,貓科動物很常出現在畫裡,因為大一就在宿舍偷養貓的沐冉,對貓有很深的情感,在創作上也顯得擅長。

從他的作品中,發覺早期的動物表情鬆,版面構圖也沒有現在的密麻,是受到什麼影響?沐冉停頓了一下,笑說自己理論念得不多,無法講出什麼道理給我們聽。「因為長期都在創作的關係,東西做久了,就會熟練,並不是刻意訓練技巧。版畫分有很多版種,我也只會木刻版。其他的版,知道製作順序,但不擅長。」

在他刻版的創作觀念上,是沒有所謂的刻壞或刻錯,線條出去就出去了。加上木板的紋路材質不同,刻紋也有不同的痕跡,有時候崩了就崩了。版畫有很多技巧,有時候容易被技巧帶著走。沐冉說:「有些人做彩色版畫,會先設定好幾種顏色,再去創作。雖然我是在刻版畫,但實際上我是在畫畫,沒有辦法一開始就設定好繪圖的色彩。」


沐冉拿起工具,在木板上刻起未完成的作品,即便有草圖,也都只是很隨性的線條或區塊。順著手感,就像拿著畫筆一樣,在板子刻出當下的感覺。「我一直想要追求像馬諦斯一樣,可以用很簡單的線條和顏色,就可以完成一張讓人想像的畫。我現在是繁,逐步地化簡。雖然離簡還是很遠,但我依舊想往這條路前進。」

有些東西是可以靠彼此共通的想像,串連起來。以油髮身家禮的「髮」為例,沐冉參考的對象是自己的太太,某個睡覺的畫面,一身長髮的太太有讓他聯想到頭髮飄逸的洗髮精廣告,沐冉將頭髮變成雲朵,畫面上的熱氣球,在天空上遨遊。

這系列的創作中,最不好執行的就是「油」。一開始畫太多海鮮,在麵線上跳躍,被設計公司退稿,原因是太像海鮮店了。前前後後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將油髮身家禮的作品完成,跟設計公司的商業合作,沐冉並不特意一定要在畫中表現自己的個人特色,「是我畫的作品,就有自己的特色,並不特意去思考這件事。」

「一個畫面出現什麼鳥或動物,對我而言,不是必要的。我只是舉一個形出來。」沐冉喜歡在畫裡,暗藏奇奇怪怪的小物件,就像一個創作者的私人訊息。在沒有包袱的創作下,拋開技巧的絢麗或限制,是在年輕版畫家沐冉身上感受到的創作真實。